那首墨爾本送給我的情歌。市區閒晃路線
- 瘦咪咔
- Oct 20, 2017
- 5 min read
我來自大家口中生活步調很快的台北。同樣是大城市,墨爾本的節奏悠閒很多,不至於慢如抒情歌,約莫像黃玠的音樂,刷著輕鬆明快的和弦搭配溫暖直白的嗓音,有時再隨性rap一段。

美麗的墨爾本市區內有許多散步景點,充滿陽光但不特別熱的午後(我通常賴床到中午),我下了tram越過對街走進最喜歡的公園,窸窸窣窣踏過金黃落葉鋪成的林蔭大道,把幾隻雁鴨和不知名黑色水鳥嚇得跳進池子裡,再繞過一座襯著藍天閃爍著水珠的白色石像噴泉。明明在市區中,空氣卻有森林味,樹木錯落站立在草地上,不高聳入雲,看上去卻彷彿在這兒呼吸了幾百年似的巨大。公園邊優雅立著一座米白色拱頂大型展覽館,及一座線與面構成的俐落博物館,令我著迷的博物館。 從古至今世界各地藝術品般的器具,上山下海飛天遁地數千件動物標本。我看著紅綠黃各色羽毛的鳥類、鼻子癱到下巴的深海怪魚、鈕扣般一丁點兒大閃閃發亮的甲蟲,幻想著牠們活著的時候咕溜溜轉的眼神。最喜歡恐龍區,那隻捧著兩隻小短手拖著長尾巴,黃褐墨綠色斑紋相間的小恐龍(偷蛋龍?),多瞧牠一眼,牠竟然身軀柔軟地扭著脖子回眸,對著我發出颯~的叫聲!我又驚又喜大概花了10分鐘站在原地看牠回眸無數次,期盼著下一秒牠會不會真的活過來向我走近撒嬌,像「博物館驚魂夜」那樣。
一位髮鬚銀白,眼鏡略為滑落,像肯德基爺爺的大叔坐在另個角落,身前有著一張課桌大小的土色方盤。他見我靠近便笑咪咪的招呼我過去,手中握著一鑿一刷專注地往土塊上挖,告訴我這鐵灰色小石塊是兩百萬年前的鱷魚皮化石,接著把那一鑿一刷交到雙眼發亮的我的手中,而我內心顫抖邊用氣音尖叫著,挖出了此生中第一塊化石。
館內有座能夠從頭看到腳的小森林,綠油油,卻被陽光曬的透明。林間有流水、有蟲鳴、有鳥兒不飛在草叢間啣了一堆鮮藍色物件築巢。沿著步道向下走,會到森林腳邊,或著說是腳底板。森林底下的小隧道有著透明玻璃牆,能夠見到水底和土壤中的小生命,魚兒、小蝦、和青苔綠在一塊兒的樹蛙,像玩找威利一樣,我用力的將那些小動物和森林分出來,才心滿意足加上筋疲力盡的離開博物館。
我喜愛逛市集,一週一次的Camberwell Sunday Market總是令人驚喜,離市中心不遠,是跳上火車一班就能抵達的大型露天二手市集。除了一件$5不到的復古真皮包、衣服、飾品......等,還能找到許多創意手作商品或保存完整的特色古董出清。主人外型和商品個性如出一徹,繫著小辮子民族風打扮的大姊,販售著五顏六色小動物造型的羊毛氈寶寶鞋;樂高控大叔親手打造了樂高人造型貨車,在一旁介紹著款式齊全的樂高小人;一頭霧褐色輕柔長捲髮眼神透明的女人,手邊飄逸著大大小小綴著羽毛的捕夢網;輕鬆笑著聊天的胖嘟嘟老夫婦,眼前一字排開是精緻珐瑯珠寶盒、黃銅望遠鏡、農村圖樣陶瓷湯鍋、巨大金屬潛水頭罩......所有稀奇古怪的人和物都在這兒。一組令我難忘的街頭藝人唱著輕快歌曲演奏著樂器,他們是吉他(?)、小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的調皮組合,躍起的節奏和充滿溫柔磁性的嗓音,讓周圍的人們打著節拍隨之歡騰,踩在陽光底下的每個重拍上,一搖一擺的逛著有趣商品度過美好週末。
市中心有兩座高聳的尖頂教堂,一座旁邊有著綠油油的草皮,年輕人(和海鷗)總坐在那兒談天。另一座全澳最高的St. Patrick Cathedral,則如童話故事般被玫瑰花園環繞著。我小心翼翼的推開教堂大門,唱詩班渾厚而清亮的歌聲穿過幾十排深色長木椅,和管風琴滂薄的樂曲一齊闖入我的耳中。抬起頭環視整座教堂,只見陽光曬進玻璃花窗,斑斕奪目地和那歌聲一起,飽滿了這被數根圓柱撐起的挑高空間。柱面雕飾和牆上壁畫精緻而細膩,令人讚嘆建造時所耗費的心血與汗水,造就這120年來屹立不搖的藝術之作。有的人低頭虔誠禱告,有的人拿起相機拼命想記錄下這裡的莊嚴,有的人和我一樣只是路過,卻被所謂的神聖氣氛所震懾,久久不能離去。
傍晚來臨,St. Kilda Beach堤邊礁石之間,出現許多小腿高度的黑影,是企鵝媽媽在外奔波了一日帶著晚飯回來找她的寶寶了!迷你尺寸一擺一擺地在石縫間穿進穿出,以為只有在動物園、南極還有卡通裡才會出現的小可愛,沒想到在澳洲也能見到~~~無論大人小孩都一臉被療癒似的笑著。海灘的另一頭有座小型遊樂園 - Luna Park 。最浪漫的,是能夠讓你頭下腳上倒著看夕陽從海平面落上。巨大詭異的造型人臉是樂園入口,裡頭的海盜船、大怒神、雲霄飛車、把人吊著轉來轉去的設施......大約是幼幼班等級,但也足夠讓怕高膽子較小的女孩嚇得全程崩潰尖叫(感謝我那哇哇大叫的周姓友人讓我笑到完全忘了恐懼)。當你搭上在風中搖曳的摩天輪時、乘著雲霄飛車由最高點準備向下俯衝時、又或是被超級戰斧倒掛在上頭不知道何時才會下去時,配著歡樂的樂園電子樂(和尖叫聲),越過樂園高牆你會見到美麗的大海,既刺激又醉人還有點腦充血,在那橙紅爛漫的黃昏時分。
而有時漫無目的,只想悠然閒晃在街區。響起提琴手樂聲,溢著咖啡、濃湯與麵包香,填滿手作特色小店的咖啡窄巷Degraves St. ,及人行道上滿鋪桌椅,Pizza、燉飯熱騰騰在餐桌上,人們對飲著紅酒談笑風生,並有著各種奇特美妙口味Gelato(蘋果派、起司、開心果口味...)的小義大利區Lygon St. ,令我一訪再訪。紅色黃色粉紅藍綠鮮豔的古典平房及牆面上的大幅塗鴉,構成了我最常將時光和金錢浪費在上頭的 Fitzory區,落地櫥窗內模特兒穿著前衛時裝或搶眼碎花古著;黃銅把手木門推開,裡頭陳列著一疊疊復古卡通插畫明信片;氣氛詭譎的店內有著色彩跳躍塑膠的、針織的、藤編的獵奇玩具小物,花上一整天的時間迷失在這裡只是剛剛好。而無論是哪個街區,隨著季節的變遷表情也隨之改變。花開、葉落,街上人們手中捧的從果汁變成熱咖啡,店面色彩由清爽而鮮豔而濃厚再深沉。滑完一場冬季的雪後,我想你所遇見的和我所見過的,是兩個曲風相同而旋律截然不同的墨爾本。
Kommentare